陸、正向的態度:幫助自己、親友與他人

「無助感充斥著這個家庭,不只是憂鬱症病人本人的感受。為什麼我們這麼努力地鼓勵與陪伴,他卻都開心不起來呢?」

經過前面幾個章節的介紹,相信讀者已經對於精神疾病有相當認識了。但是罹患精神疾病到底是什麼樣的感覺呢?憂鬱症患者感受到的憂鬱,與一般的心情不好有什麼不一樣?思覺失調症患者說一直聽到許多聲音在批評他,大家都知道這不可能是真的,是聽幻覺,但為什麼他總是相信這些是真正存在的聲音?沒有親身經歷過一定無法想像情神疾病如何影響一個人。既然不瞭解,那我們要怎麼幫助他們呢?答案就是「同理心」。「同理心」與「同情心」不同,同理心指設身處地的站在對方的立場去體會其經驗、情緒與思緒,然後從他的角度去思考與判斷。同理心讓我們能夠神入患者所經驗的世界、瞭解他的困難與苦處、發掘他的需求,於是我們就知道如何有效地提供幫助。當能同理憂鬱症的情緒經驗時,就知道為什麼出門走走也是那麼困難的事情,於是可以釋懷自己努力想帶他出門運動卻總是被拒絕的無力感。藉由不帶價值判斷的傾聽、想像與接近對方的經驗、與細細體察同理過程中油然而生的情緒,同理的能力是可以被訓練的。同理是幫助精神疾病患者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許多時候只要適當的同理,患者即會感覺被瞭解、被支持、自己不再狐單,於是正面的能量湧現,希望開始萌芽。

除了理性思考與認識自己外,良好的精神健康也是日後如果得到精神疾病時康復的本錢。我們都知道平時要保養身體健康,多運動、規律作息與避免不良習慣,這樣就比較不會生病,而且就算生病也可以比較快好起來。不只是身體的健康,我們也需要方法來維持精神的健康,也就是精神健康之道。財團法人精神健康基金會董事長胡海國教授提出六個層面的精神健康之道,也就是精神健康的做法:保養頭腦、免於煩惱、豐富自我、善用壓力、堆疊幸福,優築生命。首先是保養好頭腦,讓我們的腦力維持最佳狀況。腦力就是腦功能處理、應付、解決外在事界或內在心境對個體自我要求的能力,包括對人、事、物種種問題的瞭解、分析、反應與評估能力,及對壓力的耐受力與持久力。「壓力大於腦力」引起腦負荷量過重,是精神疾病之基本病理,所以其次要努力學習一些心理調適的方法,以免於令人煩惱的場景,同時要能汲取當中的經驗,豐富自我,滋長腦力。第四要善用生活中的種種壓力,第五是懂得透過每天生活中各種酸、甜、苦、辣、澀、鹹的考驗與歷練,去堆疊我們生命中幸福的品質,進而從事優築生命的生命建設工程,以向上提昇精神健康。具體的實踐方法請參考精神健康基金會出版的各式刊物。

最後,回到本章的標題,也就是正向的態度,這在幫助自己、家人與他人面對精神疾病時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不同於一般身體疾病,精神疾病直接影響個人的精神狀態並造成失能,這個過程未知而難以控制,漫長而不知終點為何。我們需要也應該持有信心與希望,在自己的努力與他人的幫助下,必能走過低潮迎向美好的未來。可是精神疾病常常帶來負面情緒,讓人專注在負面訊息,如何在這種情況下保持正面的態度著實不易。這時請依循平時所鍛練出的理性思考的能力,必能幫助自己撥雲見日,找到方向。對於家屬來說,除了對生病的親人給予支持與灌注希望外,也要關心照顧好自己。雖然投入許多心力希望讓親人趕快從精神疾病中康復,但是緩慢的改善甚或是惡化,不只讓患者疲憊,也讓照顧者灰心,負面情緒也會相互感染。家屬與親友也需要持有信心與希望。並不是自己做得不對或不夠好,也不是患者不聽勸不努力。我們需要認識精神疾病的本質並且同理患者的生病經驗,藉由精神醫療專業的協助,或參與精神疾病病人家屬團體(例如:康復之友協會等)之互相學習與關懷。縱使或有顛簸,正向的態度讓人走遠走穩,一同前行。如果身邊的人精神狀態不佳或患有精神疾病,請以同理心理解他所發生的事情,這會指引自己如何提供協助。有時候您會無法瞭解他是遭遇了什麼困難、陷於什麼樣的困境,甚至有時候他會造成您的困擾,請以接納與包容的態度與他相處,對他對自己都會很有幫助。

這個經驗也能豐富自我,堆疊來自助人的正面情緒,優築自己的生命。